【記者 吳國銘/綜合報導】
根據國防安全研究院舒孝煌研究 ,中共已擁有世界最大無人機產業,解放軍也部署無人機部隊,執行情報、監視、偵察及巡邏等任務,也可直接進行作戰或輔助各類作戰支援任務。
近年解放軍常以無人機襲擾臺灣西部、西南、東部空域及外島,也運用無人機在南海、東海等地進行巡邏等任務,更有小型無人機襲擾國軍外島軍事據點,顯示無人機已是迫切威脅。
他說,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另有其他不同稱呼,如 Drone 等)近年被大量運用於各種商業、科學、行政用途外,也廣泛運用在軍事上。雖然美國擁有最先進的無人機技術,在軍事運用上也領先其他國家,但中共在無人機發展與運用領域有急起直追之勢。
中共現已擁有世界最大的無人機產業,除大量出口至其他國家外,同時也供解放軍使用,發展各種運用先進技術的無人機,包括超音速無人偵察機、匿蹤無人機等,並運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忠誠僚機、資料鏈傳輸及網路化操作等,執行各種類型的任務。其商用與消費型無人機也擁有極大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例如大疆無人機等。
解放軍部署一支龐大且日益精良的無人機部隊,這些無人機不僅被用於執行「灰色地帶」行動,襲擾周邊國家海、空域,也可用於戰時,直接或間接支援各種軍事任務。中共出口的無人機,在中東及北非等地區,被當地國家用於對付叛軍、游擊隊等任務,其精密度及戰力雖不如美國製造的先進無人機,但是其價格便宜,仍獲得大量第三世界客戶採用。不過若其對手具備一定防空能力,還是有能力擊落這些中共製無人機。
他指出,中共無人機產業是由國家的航空及工業設計研發能量所支持,其國營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旗下包括貴州飛機工業公司、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瀋陽飛機工業公司、濰坊天翔飛機工業公司等,都支援解放軍無人機發展;發展巡弋飛彈及彈道飛彈的「中國航天科技工業集團」(CASIC)第 3 院也發展無人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第 9 及第 11 研究院負責 UAV航電、導引、導航、控制系統,及系統工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為電子次系統、感測器酬載、電子戰裝備供應商,第27無人機系統研究發展中心負責UAV電子戰。
無人機研發單位包括西北工業大學無人機研究所(即365研究所),設計產品包括 ASN-106、ASN-209 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所,負責 BK005 及長鷹等 UAV 計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負責設計長空UAV及BZK-002無人直升機。
在小型無人機廠商方面,騰盾、傲勢、朗星、時代星光及易瓦特等,常有創新設計,如四軸定翼式無人機、貨運用無人機等,並參與國際性航展,以及珠海航空展(全名為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舉行,2年一屆),這些無人機除供商業用途外,也可能供軍事運用。民間廠商的創意包括3機體、V型垂尾、使用4軸螺旋槳垂直起飛,再改成水平飛行。後推式旋翼如果外掛貨物運輸使用,可直接在主翼中間掛載,或裝置酬載艙執行他任務;這些民用無人機除供運輸外,也可用於執法、災難救助、環保、拍攝及測繪等任務,也提供地面站、機隊管理、應用及訓練,展示完整無人機操作能力。
消費型無人機的市場霸主是大疆創新(DJI),擁有特有技術優勢,專長項目在於專業航拍領域,除消費外,還包括電視臺及新聞等需航拍領域,未來也可應用在空中巡邏、科學研究、監測等領域。由於其使用方便格便宜,在全球消費無人機領域的市佔率達 70%。大疆無人機的專利申請亦有3,900 餘件,集中在無人飛行器、處理器、移動平臺等,不過較少在智慧化領域,如環境識別、跟隨、避障等,其專利主要是在圖像、飛控等。2022 年下半年,有中共無人機襲擾國軍駐外島的哨所,根據報導,應該也是大疆產製的無人機。
中共仍在不斷發展各種具創新概念的無人機,並在公開場合亮相。2019 年國慶閱兵時首度出現攻擊 11、無偵 8等無人機,表示可能已服役。中共也在珠海航展展示其無人機產品,攻擊11、無偵7、無偵8、彩虹6、飛鴻97等無人機都曾在珠海航展中展出,而彩虹4型、翼龍2型也以掛載莢艙或武器進行飛行展示。2022 年第 14 屆珠海航展中,便展出 MD-21寬域高速飛行器、蜂群無人機發射車、無偵10電子無人機、翼龍3、彩虹5H等,都是首次出現,另外還展出無人戰車、FH901 巡飛彈(自主攻擊無人機,或稱遊盪武器Loitering Munition)、反無人機系統等裝備。
「攻擊 11」是一種匿蹤「偵打一體」無人機,採用全翼構型,進氣道及排氣口都位於機身上方,有內置式彈艙,具備極佳匿蹤能力,可深入敵境進行打擊。其設計是供穿透有堅強防護的敵方防空網使用,具備極優異的匿蹤能力,能在不被雷達偵知情況下,投擲精準導引彈藥,打擊敵方高戰略價值目標。
「無偵8」與美國空軍1960年代D-21超音速無人偵察機類似,可提供解放軍遠距離偵測並標定海上大型目標能力,或以高速對防護嚴密的敵方目標進行滲透,並進行偵察,或是戰果評估。
「無偵 7」為大型無人機,使用一具渦輪噴射發動機作為動力,採用菱形機翼設計,在縮短翼展的同時維持足夠翼面積,以達高高度及長時間飛行效益,其機首具光電或雷達整流罩,任務應該類似美國「全球鷹」(Global Hawk)大型無人機,用於在目標區進行長時間偵察任務。
其他在珠海航展中展出的無人機還包括:「彩虹 6」,具有匿蹤外型,但有 2 具突出於機體外的噴射發動機,用於「偵打一體」、海上反潛、空中巡邏等需長時間飛行的任務;「彩虹 7」,也採用全翼式匿蹤設計;「飛鴻 97」,為航天九院發展的新一代匿蹤多功能無人機,亦採用匿蹤設計,具有彈艙。通常珠海航展展出的產品是對外界宣傳及展示,是否會被解放軍採用,尚不得而知。
中共也在進行無人機的先進技術發展,諸如 AI、忠誠僚機、資料鏈系統、網路化作戰、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等概念,數百架匿蹤無人機可在中斷通訊或被干擾情況下自主發動攻擊,或是由戰機或直升機遙控無人機,穿透敵方防空嚴密的區域,打擊重要目標,或實施防空制壓任務。
中共民間發展的無人機,已可實現自主操作,形成導引及控制體系,能自主起飛、規劃航線、自行降落、自動避障、快速影像識別等。2020 年大陸疫情嚴重,重慶市便曾緊急採購無人機,可在 AI平臺控制系統下實施定點物資投送,運用自動監控無人機位置、任務分配及調度、現場情況回傳,飛行監視及應急控制等技術。
中共近年來經常使用無人機,對周邊海空域實施「灰色地帶」行動,包括:襲擾東海、南海,以及臺灣海峽。近期常在東海及臺海出現的無人機,包括:彩虹 4、BZK-005、TB-001 等型式,2022 年則有新型無人機如KVD-001、翼龍 10 等出現。這些襲擾任務顯然具有驗證長程飛行、衛星定位及導控、自動航線規劃等任務,同時藉無人機襲擾周邊國家,包括臺灣與日本,並測試其防空反應能力等用途。 KVD-001 飛行時速 14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 200公里,續航時間 10小時,曾在2021年3月由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的演習中,演練無人機與直升機協同作戰,KVD-001 首先由車載式發射架發射升空,抵達作戰區域進行偵察、識別、追蹤、監視、通訊中繼,並將數據傳回指揮所,再由直升機「引導」下鎖定目標進行攻擊,可提高。大陸媒體宣稱該型機具有「A射B導」能力,即指引武裝直升機進行攻擊。KVD-001 可協助直升機進行戰場偵察,9月12日VD-001襲擾臺灣西南空域,驗證其海上作戰能力。 TB-001「雙尾蝎」是解放軍現役最大型的無人機,由四川騰盾公司生產,全長10公尺、翼展20公尺,高3.3公尺,最大航程達6,000公里,具備「偵打一體」能力。TB-001 常被用於襲擾周邊海域,例如東海,或經宮古海峽至臺灣東部遠程飛行,2022年也有TB-001超越海峽中線。 BZK-005「長鷹」是大型、長航時、多用途無人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所設計,現為北航天宇長鷹無人機科技公司,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生產。BZK-005長 10.35 公尺,翼展 18公尺,採用寬展弦比,最大飛行高度7,500公尺,最大起飛重量 1,500公斤,最大載重 370公斤,巡航速度130~180公里,巡航高度3千至7千公尺,最大續航時間長達40 小時。機上可搭載光電、雷達、通偵、雷偵、通訊中繼等任務莢艙,執行長時間偵察、監視、對地打擊及戰損評估等任務。
2022 年,有多型新式無人機出現在臺灣周邊空域,4月時,翼龍 10型無人機首度出現在臺海上空,進行由南向北的往返飛行,這是一種大型無人機,使用渦輪噴射發動機作為動力,可掛載多種武器,執行所謂「偵打一體」任務,即以機上偵蒐系統蒐索並發現目標後,再導控機上的精準武器直接打擊目標,以發揮即時打擊的效果。
2022 年 9 月曾有一型 BZK-007首度襲擾臺灣西南空域,這是由貴州航空工業公司所生產,該機特別之處是由民用小型飛機改裝,座艙改為衛星天線,可執行長時間偵察、監視任務,具低成本優點,最長滯空時間可達16小時,現由解放軍陸軍航空兵使用。
解放軍無人機的主要任務包括巡邏、監視與偵察、目標標定、戰場損壞評估、資訊中繼及通訊支持、防空制壓、後勤支持等任務。中共顯然會在軍事及作戰任務中大量運用無人機,支持其各階段作戰行動,包括:情報、監視及偵察任務,偵察國軍軍力部署與調度,並實施精確打擊、電戰干擾、通訊中繼,或執行反雷達任務,或為消耗敵方防空武器的誘餌等。
地面部隊可以小型無人機協助進行戰場觀測、火力支援、目標辨別及標定等任務,供後方精準火力實施打擊。輕裝旅也會運用自殺無人機,強化其火力,或是攻擊政軍目標或關鍵基礎設施。小型無人機也可能用來鎖定重要政軍設施,實施斬首攻擊,直接打擊對手的作戰指揮能力。中共曾展示運用小型無人機協助地面作戰部隊,深入敵區進行偵察,避免其人員遭到砲火攻擊。無人機也可攜帶彈藥,協助執行後勤任務。中共也發展各種地面無人車輛,可用於火力支援、裝備及彈藥運輸,節省人力,或用於執行危險任務,如地雷拆除、傷員搶救等。
現代作戰需要對戰場進行綿密且持續的監視與偵察,這些可以使用衛星、無人偵察機來執行,除實施精確而有計畫的打擊外,也可在目標區上空持續滯空,持續觀察並判斷其作戰效果,輔助作戰決策。中共也可能運用老舊戰機如殲6、殲7改造為無人機,擔任誘餌任務,消耗敵方的防空武器,增加國軍戰備負擔。
長程無人機可以協助進行遠距離目獲、標定及協助導引,或是運用「忠誠僚機」概念,由其戰機或直升機上的操作手操作無人機,甚至自主操作,代替有人飛機執行穿透高度威脅區域偵察或打擊等高危險任務。
偵7、無偵8等大型無人偵察機,可用於實施遠程目標的蒐索、追蹤、標定及導引,以及將目標資訊回傳的任務,支持中共反艦彈道飛彈的資料鏈傳遞,完成對海上大型目標的「擊殺鏈」程序。
現代戰場會結合致命及非致命的作戰行動,以打擊並破壞敵人的作戰能力。中共空軍的電戰干擾機,可干擾國軍防空系統運作,或作戰指揮管制運作。據某些報導指出,中共已可讓無人機掛載電戰莢艙,實施電子戰,可能包括全頻譜干擾、無線電通聯干擾等,使國軍精準武器無法發揮作用;小型蜂群無人機搭載微波偵察干擾或電磁武器,飛入敵方領空破壞其戰場資訊系統。
中共不僅在承平時期用在襲擾等灰色地帶行動,也可支援軍事任務,大量運用在各種作戰,對臺灣威脅持續增加。這對臺灣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臺灣需發展反制無人機的能力,檢討現有武器裝備能否用於反制無人機,或在未來發展專門對付無人機的技術、裝備,以及戰術、戰法與戰略;另一方面國內也要強化並擴大對於無人機的運用,及發展先進無人機科技,增強不對稱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