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免費註冊

正聲新聞

搜尋

記者 097202
發佈於:2024-6-4 20:21:29

    
  【記者梁秀韻/臺中報導】

 文化局補充,社區營造是場耐力賽,透過世代傳承、多元族群的共同參與,透過十年來社區營造績效評核優等的肯定,臺中市將持續以社造深耕地方,與市民朋友共同朝幸福宜居城市邁進。(記者梁秀韻攝)-正聲新聞
 ▲ 文化局補充,社區營造是場耐力賽,透過世代傳承、多元族群的共同參與,透過十年來社區營造績效評核優等的肯定,臺中市將持續以社造深耕地方,與市民朋友共同朝幸福宜居城市邁進。(記者梁秀韻攝)

 臺中市政府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有成,連續10年獲得文化部社區營造績效評核優等殊榮。此外,臺中市人口數於近期突破285萬人,顯見市府建構全齡友善的宜居環境備受民眾肯定。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家」是每個人的歸屬,而「社區」是每一戶家庭共同生活的場域,市府將持續積極培力區公所成立社造中心,就近陪伴在地社區發展,也將努力輔導傳統社區、公寓大廈投入社區營造。更積極驅動多元世代及族群認識社區並參與其中,期望達到「共治與共享,邁向生活首都的社區營造」的目標。
  陳局長指出,社區營造與時俱進,因應高齡化趨勢,透過跨局會資源盤點、諮詢專家學者及爬梳社區發展願景,跨域整合並輔導烏日區五光社區發展協會及神岡區溪洲社區發展協會,打造更加友善高齡的社區環境。此項整合型行動方案廣獲好評,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城市夥伴獎」。
  文化局說明,社區營造也透過多元方式,如公民審議、走讀及青銀協力的推動,並結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關注多元文化議題,像是中區青年洪鈺英透過市集與舊城歷史導覽活動讓民眾認識中區青草文化的發展,也透過手作草本茶包瞭解食療養生;烏日區仁德社區發展協會則運用公民審議方式,在柳川下游河畔,展開淨溪及幸福生活提案,帶動居民及周邊學校、團體對河流議題發聲及行動,凝聚在地認同感;大雅區的十三寮聚落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捏麵達人合作,重現「普渡看桌」山珍海味的景象,並結合日僑學校辦理交流活動,促進跨國文化交流與推廣傳統麵塑技藝。

合作諮詢、廣告刊登、新聞當事人、店家、地點、糾錯、指正、爆料、投訴、申訴請聯絡:Lu.fy361025@Gmail.com、0972-026222、049-2241626

使用道具

掃瞄瀏覽正聲新聞行動版         掃瞄瀏覽正聲新聞 Facebook         掃瞄瀏覽正聲新聞 YouTube         掃瞄瀏覽正聲新聞 Google news         掃瞄下載正聲新聞 APK

回到頁頂 回到列表